杨氏太素诊络篇补证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推拿穴位名。《幼科推拿秘书·穴象手法》:“鬼胀穴,在后腿肚旁。”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位于前正中线胸骨剑突末端向上1.5寸处。一说“在鸠尾穴上1.5寸”(《中国针灸学》)。主治胃腕寒痛,喘息等。沿皮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足少阳胆经。详该条。
综合分析之意。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:“持雌失雄、弃阴附阳,不知并合,诊故不明,……。”
病名。指大便数旬不通,时呕而食不进者。《医钞类编》卷十五:“大便二三旬不行,时时作呕,饮食不进,虽少与汤水,呕吐愈加,此为下格。盖下既不通必反于上。……宜调胃承气,热饮,顿下宿结及溏粪胶粘恶物,则呕吐
见《本草经疏》。为大腹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杜仲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八。即珠突出眶证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动物药》。为蚂蚁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。指肩背部筋脉、肌肉作痛。多因风湿或内伤脏腑、气血所致。《张氏医通·肩背痛》:“肩背痛,不可回顾,此手太阳气郁不行也,以风药散之,通气防风汤;若面白脱色、短气者勿服,宜逍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