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云和
【介绍】:
见林珮琴条。
【介绍】:
见林珮琴条。
【介绍】:见罗知悌条。
即产后阴下脱。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龙珠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水肿之剧者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风气相击,身体洪肿,汗出乃愈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身面卒洪肿候》:“身面卒洪肿者,亦水病之候,肾脾虚弱所为。”洪肿可见于风水、皮水、石水等病证,亦可见于脚气、
即马应龙眼药,见该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无花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喉科秘旨》卷上。多由肺胃阴虚,咽喉失养所致。症见咽喉干燥,声音嘶哑,干咳无痰,咽喉或两颊生苔癣若虾皮,心烦口渴等。治宜甘寒生津,滋养肺胃。用沙参麦冬汤、养阴清肺汤等加减。由肝肾阴虚,虚火上炎
骨名。见《本草纲目》卷五十二。又名脑盖骨、头颅盖、头盖骨、巅顶骨。即顶骨。左右各一,如瓦状列于颅盖两侧。李时珍:“人之头圆如盖,穹窿象天,泥丸之宫,神灵所集,……故有天灵盖诸名也。”
①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五册方。川芎、郁金、荆芥、薄荷、红豆各等分。入盆硝适量,为细末,每次少许,搐鼻内。治风热上攻,头目眩痛,鼻塞牙痛。②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二十五方。蔓荆子、青黛、川芎各一钱二
经穴名。代号BL4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;一说“除脊各三寸取穴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七、八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肋间动、静脉后支。主治胸胁胀痛,脊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