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剖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二。即眼弦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,出《诸病源候论·风病诸候》。即风懿,详该条。
即祛瘀活血。详该条。
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三方。黄连、贝母、降真香(烧存性)、白芨、乌贼骨、五倍子(炒黑)、芸香各五钱,轻粉五分。为细末,将患处洗净,外敷患处。治瘰疬、马刀,脓汁不干者。 .
即吐法。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位于背部,第五胸椎棘突高点处。主治卒病恶风,失欠,肉痹等。艾炷灸3~5壮。
见宋若昂《胎产珍庆集》。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。即游丹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罗氏会约医镜》卷七:“声喑之症,虽兼五脏,而于心、肝、肾三经为重。又须知其虚实治之,乃为上工。”该书把声喑病因分为:感于风寒,火衰喉痛,喉虚火炎,喉毒溃烂,梅毒喉烂,肺经实火,肝逆,劳瘵,
见《卫生家宝产科备要》。即临产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