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即白眼痛。《审视瑶函》卷三:“白眼痛有表里等症,或疼极而痛,从外走内者,宜温之散之;有不红肿而涩痛者,火伏气分,泻白散为主;有白珠变青蓝色,乃郁邪蒸逼,走散珠中,亟宜调气以养之。”详白眼痛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济生方·大便》。指气滞或气虚所致的便秘。《证治要诀·大便秘》:“气秘则气不升降,谷气不行,其人多噫。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,吞养正丹,或半硫丸、来复丹;未效,佐以木香槟榔丸;欲其速通则枳壳生用
证名。又称四支别离。指四肢好象与躯体分离的感觉。《素问·阴阳类论》:“二阴一阳,病出于肾,阴气客游于心,脘下空窍,堤闭塞不通,四肢别离。”《素问识》卷八:“四支别离。吴(昆)云:胸中病,则四支无以受气
指外邪不从表解而化热入里的病变过程。外感六淫之证,传里的症状为恶风寒症消失,但发热更甚,目赤、胸中烦闷、口渴引饮、烦躁,甚则谵语,大便秘结,舌红苔黄,脉数等。
养生类著作。清·石成金著,全书一卷。包括心思部、色欲部、饮食部、起居部等主要内容,石氏主张延缓衰老必须从少壮之时开始,“日后年至老耄,尚然耳目聪明,手足利便。”认为养生应以恬娱为务,忧愁恼怒,伤人最烈
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。按患部的肌肉走向,双手先由上而下,再由下而上,徐徐按摩,顺骨捋筋。本法可调理骨折周围的软组织,使扭转错位的肌肉、肌腱,随着骨折的复位而舒畅通达,不但可以促进骨折愈合,而且能防
气功丛书。清·董德宁编辑。书中包括董氏自撰的《周易参同契正义》、《悟真篇正义》、《元丹篇》、《太上黄庭经发微》、《黄帝阳符经本义》、《老子道德经本义》、《元真录》,包括《丹道发微》、《仙传宗源》、《性
古代养生的一个原则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恬惔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恬惔又作恬淡,是指生活淡泊质朴,虚无是指心境清静而无杂念妄求。
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地肤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即蛇腹疔。见该条。证治见指疔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