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三香丸,见该条。
出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白接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DU3。原名阳关。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王冰注,近称腰阳关。别名脊阳关,背阳关。属督脉。位于腰部第四、五腰椎棘突之间,约与髂嵴相平处。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。主治腰骶痛,月经不调,
《疫喉浅论》卷下方。鲜生地黄、茵陈、黄芩、鲜石斛、犀角、石膏、枳壳、麦门冬、人中黄、马勃。加鲜枇杷叶(蜜炙,绢包),水煎服。治疫喉腐烂,或白或黄,神烦痧赤,唇舌破烂,口渴溲赤,脉数,苔燥而厚。
恶寒战栗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故使人佚栗而不能食。”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草豆蔻,详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角蒿之别名,详该条。
骨名。①左右第七肋软骨会合于胸骨处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岐骨者,即两凫骨端相接之处,其下即鸠尾骨也。”②泛指骨骼连接成角之处。《伤科汇纂》:“岐骨者,凡骨之两叉者,皆曰岐骨。”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青葙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人体部位名。指眼眶下外侧之高骨,或称颧骨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太阳之筋……邪上出于烦。”张景岳注:“目下曰,即颧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