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指切押手法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僧。得四明僧人奉真之传,医术高明。
见《本经逢原》。即甜瓜子,详该条。
见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珍珠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病证与面部色泽相克。是古人根据五行生克的理论,分析面部颜色的变化,以判断病情顺逆的一种方法。病色相克,一般属逆证。例如麻疹一类热性病人(病证属火)而见面白(白属金),根据火克金的关系,称为“病克色”
证名。即呃逆。《医林改错》卷上:“呃逆俗名打咯忒。”详呃逆条。
五脏六腑的统称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列别藏府。”
后周时期医官职称。
①病证名。又称水泄、注泄、泄注、注下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四:“脾胃怯弱,水谷不分,湿饮留滞,水走肠间,禁固不能,故令人腹胀下利,有如注水之状,谓之注泄,世名水泻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九:“若肠胃虚弱
小儿推拿方法。操作方法有:①用一手拇指和食、中指相对,分别拿住小儿的虎口和掌根部天门穴,另一手握住肘部,进行摇动。有顺气作用。见《小儿按摩经》。②自小儿手掌八卦中的乾宫穴,经坎、艮部按至虎口处。有清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