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水泻

水泻

①病证名。又称水泄注泄泄注注下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四:“脾胃怯弱,水谷不分,湿饮留滞,水走肠间,禁固不能,故令人腹胀下利,有如注水之状,谓之注泄,世名水泻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九:“若肠胃虚弱受于气,或饮食生冷伤于脾胃,大肠虚寒,故成水泻也。”可用厚朴丸、香连散等方。湿泻寒泻热泻等皆可表现为水泻。详各该条。②为泽泻之别名,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芍药黄芪汤

    ①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三方。芍药四两,黄芪、白芷、桂心、生姜、人参、川芎、当归、干地黄、甘草各二两,茯苓三两,大枣十枚。为粗末,水、酒各半煎服,日三次。治产后脘腹痛。《千金翼方》无人参、当归、川芎、地黄

  • 土方

    指地区性民间使用的简便方药。

  • 叶生根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落地生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手背毒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九。即手发背。见该条。

  • 丛桂偶记

    医话著作。2卷。日本原昌克撰。刊于1800年。此书论述伤寒、中风、梅毒、水肿、乳痈、怪产、痘疮、食菌中毒等杂病证治数十则。并对蛊病之症状、病因,以及曼陀罗花、黄龙汤、牛黄清心丸等方药,亦予详尽考证。指

  • 血厥

    厥证之一。①指郁冒。多由热升风动引起。《普济本事方》卷七:“郁冒,亦名血厥。”《类证治裁·厥症》:“郁厥亦血厥症,平居无疾,忽默默无知,目闭口噤,恶闻人声,移时方寤,由热升风动,郁冒而厥,妇人多有之。

  • 火炎上喘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喘》。即火喘。又名火炎肺胃喘。详该条。

  • 经络敏感人

    指对针刺特别敏感的人。这种人接受针刺或电针时,沿经络循行路线出现感传现象或皮肤反应,十二经脉中有六条经以上出现全经传导,其余的感传也通过肘膝关节以上,即称经络敏感人。通过大量普查,各地陆续发现这类敏感

  • 周履靖

    【介绍】:明医家。字逸之,号梅墟,别号梅癫道人。嘉禾(治今浙江嘉兴)人。精药物及炮制,著有《茹草编》四卷(1597年)、《续易牙遗意》一卷(1582年)。又精养生、气功术,编纂有《唐宋卫生歌》、《益龄

  • 手太阴络脉

    十五络脉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手太阴之别,名曰列缺,起于腕上分间,并太阴之经,直入掌中,散入鱼际。”脉从腕上1.5寸的列缺穴处分出,与手太阴经相并,直入掌中,散于鱼际部。本脉发生病变,实则手掌和手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