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蒲棒之别名,详该条。
皮肉相交处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先浅刺绝皮,以出阳邪。”
指外邪不从表解而化热入里的病变过程。外感六淫之证,传里的症状为恶风寒症消失,但发热更甚,目赤、胸中烦闷、口渴引饮、烦躁,甚则谵语,大便秘结,舌红苔黄,脉数等。
①尿液。又名溺、溲、小便、小溲、前溲、小水、水泉、下泉。尿为津液之余,它的产生,源于肾的化气,经膀胱气化而排出,又与脾对水湿的运化,三焦水道的通调,小肠泌别清浊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,尿的排泄,对整体津液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千金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用芳香健脾药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,运化无力的病证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刺楸树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紫堇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承淡安编。分针科学、灸科学、经穴及治疗四篇。对针灸疗法的理论和应用以及现代研究成果等,都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。书中病名均用中西医对照方式。195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。
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为乌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