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穿山龙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金匮要略》。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何第松条。
同样都是以保养精气为目的。《灵枢·五乱》:“补泻无形,谓之同精。”
篇名。出《慎斋遗书》卷十。该书把口腔与咽喉病并为一篇,称为喉口。
【介绍】:见杨谈条。
脉象。脉过于尺下部位,为阳气关闭于内,阴气被格拒于外,故称。《难经·三难》:“遂入尺为复,为内关外格,此阳乘之脉也。”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两种性能相类的药物同用,以互相增强作用。如知母配黄柏。
病在下焦及服补养药、补肾药、驱虫药均可在饭前服。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病在心腹以下者,先服药而后食。”
病名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三。由于硬下疳引起的横痃破溃。鱼口的命名来源有二说:一为左称鱼口,右称便毒。二为因其创口久久不敛,呈长形如鱼的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