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蓬莪术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莲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病因之一。即热邪。详该条。②证候之一。指外邪引起的发热。
疮疹病因之一。出《斑疹萃英·疮疹标本》。亦名秽毒。凡疮疹乃五脏毒,其出归一证。肝水疱,肺脓疮,心斑,脾疹,惟肾不食秽毒,而无诸证。
病证名。出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疳气攻肾出现的耳聋而兼有阴肿的证候。肾开窍于耳,疳气攻肾则肾气虚即不能上充于耳,影响听力减退,甚则耳聋,兼有阴部肿大,属邪实正虚之象。治宜先祛其疳气,用牵牛研末煨猪腰子服;继
①体表部位。出《东医宝鉴》卷一:“印堂之下曰山根,即两眼之间。”详頞条。古人认为此处可作望诊心的参考,故又名王宫,又名頞,见鼻条。因其位于阙庭之下,又称为下极。②推拿穴位名。见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位于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荷苞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姚应凤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著有《黄帝素问入试秘宝》七卷,已佚。
病名。出《中藏经》卷上。即瘿与瘤的合称。或单指瘿。参见瘿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