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脏各有阴有阳,阴阳各有盛衰之变,五火是指五脏之亢阳。《素问·解精微论》:“夫一水不胜五火,故目眦盲。”张志聪注:“一水,谓太阳之水;五火,五脏之阳气也。”王冰注:“五火,谓五脏之厥阳。”
病名。出《外科活人定本》卷二。即涌泉疽。见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无根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五册。即守中丸第一方,见守中丸条。
见《河北药材》。即枸杞子,详该条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牡蒿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。即昆明鸡血藤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朝天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胁肋部疼痛,拘急不舒。多由受寒血虚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》:“寒疝腹中痛,及胁痛里急者,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。”尤在泾注:“血虚则脉不荣,寒多则脉绌急,故腹胁痛而里急也。当归生姜
疏泄,升发透泄之意。肝气有升发透泄作用,能舒畅全身气机。如精神抑郁,可使肝气郁结,甚至影响气血流畅而发生疼痛;肝又能助脾胃消谷运化;妇女的月经和男性的排精,也与肝的疏泄有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