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布
见注市条。
见注市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即虎刺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无患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地榆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龙船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胆经受邪化热。见《中藏经》。症见右胁或两胁疼痛、黄疸、尿短黄赤、口苦、咽干、寒热往来,或恶心呕吐、食少腹胀,或头痛眩晕、易怒、耳聋、鼻流浊涕,舌红苔黄、脉弦数。治宜清泄少阳,通腑泄热。
病名。指疔之生于唇棱偏里者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五:“反唇疔发唇里棱。”初起形如粟米,色紫坚硬。肿甚麻痒木痛,寒热交作,烦闷作呕,甚则令唇外翻。详唇疔条。
出《本草品汇精要》。为杨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》,指眼生翳膜带青色者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法罗海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四。指汉、魏至唐初时期士大夫们为求长生不老,恣服钟乳石、硫黄、紫石英等矿物药组成的钟乳石散、五石散等所出现的种种药毒证候。表现不一。治疗方药各异。参见金石中毒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