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色赤而长带尖,有寒热。治同疔疮。
耳骨之一。解剖学同名骨。左右耳各一,在鼓室内腔上部,其形似砧,故名。
十三鬼穴之一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百邪所病者,针有十三穴……第三针足大指爪甲下,名鬼垒。”《针灸大成》指为隐白穴。今从。
病名。多因阳明火毒或大肠经湿热结聚而成。症见牙龈肿起如粟,色红,疼痛连及腮颊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五:“牙疔牙缝胃火成,大肠湿热亦可生,肿如粟米连腮痛,若兼麻痒即黑疔。”治宜解毒清热,消肿止痛。可选用黄
【介绍】:参见林彦圭条。
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二。即胎瘤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李信条。
出《婴童百问》。即赤游丹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许豫和条。
见《叶氏眼科方》。指内眦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