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不居集》卷十五。①即支饮,详该条。②即支咳,详该条。
出《蜀本草》。为槐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阴交,见该条。
①与膜通。《灵枢·邪客》:“地有林木,人有募筋。”详膜条。②募穴。《难经·六十七难》:“五脏募皆在阴,而俞在阳者。”详募穴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羊耳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芒种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KI4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属足少阴肾经。足少阴之络穴。位于内踝后下方,当跟腱内侧缘与跟骨的交角处。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,并有胫后动脉的跟骨内侧支通过。主治咽痛,气喘,咳血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若旸。江苏江阴县人。精于医,活人很多,著《医理发微》,佚。
病名。见《喉科泄秘》卷上,即连珠风。详连珠喉风条。
证名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即食喘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