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消肿健脾汤

猜你喜欢

  • 外八卦

    推拿穴位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位于左手掌背中心周围。参见八卦条。《针灸大成·卷十·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》:“外八卦,通一身之气血,开脏腑之秘结,穴络平和而荡荡也。”

  • 丫刺毒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
  • 小儿针疗法

    即皮肤针疗法。因刺激轻微,适用于小儿,故名。见该条。

  • 毛拔

    病证名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》:“多食苦,则皮槁而毛拔。”相当于脱发病。

  • 珠中气动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多因头风痰火所致。“视瞳神深处,有气一道,隐隐袅袅而动,状若明镜远照一缕青烟也。……动而定后光冥者,(眼)内证成矣”(《张氏医通》卷八)。类今之玻璃体混浊,参见云雾移睛条

  • 纸纴子

    外治法之一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一。又名纸撚子、纸捻、捻子。即用富于韧性而不易酥烂、吸水性较强的纸张(古用桑皮纸),搓成线状外粘或内裹去腐药,插入窦道或漏管中,以引流去腐,促其疮口愈合。

  • 肾泄

    病名。又名五更泄、五更泻。指肾虚闭藏失职所致的泄泻。见《普济本事方》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五:“安肾丸治肾泄腹痛无定处,似痢非痢,骨痛面黧,腰脚时冷,用七气汤送下。”《寿世保元·泄泻》:“人病泄,每至五更

  • 细叶亚婆草

    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鲫鱼胆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小儿脉法

    诊小儿脉的方法,包括:①指法:一指三部诊法,用左手握小儿手,对三岁以下的小儿,用右手大拇指按儿高骨脉上,分三部以定息数;对四岁以上的小儿,则以高骨中线为关,以一指向两侧滚动转寻三部;七八岁可挪动拇指诊

  • 乳哺

    指喂养小儿的方法。乳,人乳;哺,喂养。婴儿初生一周,消化能力较弱,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天然营养品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凡乳儿不欲太饱,饱则呕吐。”婴儿逐渐长成,乳量逐渐增多,使婴儿胃口逐渐适合于食物,但乳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