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清里法

清里法
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《幼幼集成》卷三:“小儿发热至二、三日,邪已入里,或乳食停滞,内成郁热,其候五心烦热、睡卧不宁、口渴多啼,胸满气急、面赤唇焦、大小便秘,此为内热。以鸡蛋一枚,去黄取清,以碗盛之,入麻油约与蛋等,再加雄黄细末一钱,搅极匀,复以妇女乱发一团,蘸染蛋清,于小儿胃口拍之。寒天以火烘暖,不可冷用。自胸口拍至脐轮止,须拍半时之久。仍以头发敷于胃口,以布扎之,一炷香久,取下不用。一切诸热,皆能退去。盖蛋清能滋阴退热;麻油、雄黄拔毒凉肌故也。此身有热者用之,倘身无热,惟啼哭焦烦、神志不安者,不必蛋清,专以麻油、雄黄乱发拍之,仍敷胃口;即时安卧。此法多救危险之症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臭金风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五色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医易通说

    医论著作。2卷。清·唐宗海撰于1892年。此书将《易》学中有合于医理者予以引申发挥而为医学探源。上卷演先天八卦,将太极生两仪而有阴阳,以阐述中医阴阳学说,且将世界五方配之以应黄、赤、白、黑诸人种。下卷

  • 胃气实热

    又名胃实热。①指小儿胃气充盛,感受热邪,邪与气相搏,充斥阳明,则成实热。症见发热而饮水作渴,喜冷饮食。治宜清泻胃热,用泻黄散。②吐泻昏睡不露睛者,胃实热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。③小儿气血旺盛,发热引饮,

  • 咳逆嗽

    病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咳嗽》。指咳呛气逆的痰嗽。治疗可用蛤粉、青黛、瓜蒌、贝母等。参见咳嗽、咳逆、痰嗽等条。

  • 挤拧疗法

    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外治法。因常用于治疗痧症,又称扭痧、拧痧、提痧、挤痧。按不同病情在太阳、印堂、大椎或颈侧以及华佗夹脊等处,用两指腹或屈曲两手指关节挤拧至皮下出血。有发散解表,通经疏郁作用。适用于中暑、

  • 插药

    是插入疮内的细药条(药粉加米糊制成线条),有腐蚀作用。用于死肌、顽肉、瘘管及不知痛痒的疮疡,插药往往用剧毒的矿物药,应注意选择适应证,细心使用。

  • 水木通

    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三白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口寸

    同身寸之一。以患者本人两口角间宽度为1寸量取穴位,故名。《肘后备急方》救卒客忤死方:“又方,以绳横度其人口,以度其脐,去四面各一处,灸各三壮。”又《千金要方》:“风眩……灸法,以绳横度口至两边,既得口

  • 能远怯近症

    病名。指视远清晰而视近处反模糊的病证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又名能远视不能近视、远视、不能近视、视远怯近症。多由先天所致。眼外观多无异常,一般视近物模糊,视远较清晰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七:“不能近视者,阴气

  • 敛阴

    收敛阴气的治法。适用于阴津耗散而病邪已衰退的证候。如热性病热退身凉,余邪已清,但夜间还有虚汗,可用山茱萸、五味子加入止汗剂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