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温服

温服

指药汤不冷不热时服下。一般的补托、温养药均宜温服。现在多种性质的药汤都用温服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普济解毒丹

    见《温热经纬》卷五。即甘露消毒丹,见该条。

  • 阳气

    与阴气相对。泛指事物的两个相反相成的对立面之一。就功能与形态来说,阳气指功能;就脏腑功能来说,指六腑之气;就营卫之气来说,指卫气;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,则行于外表的、向上的、亢盛的、增强的、轻清的为

  • 阴阳散

    见《外科枢要》卷四。即冲和膏,见该条。

  • 肾虚五更泄泻

    证名。又称脾肾泄、肾泄。指真阳不足,肾经虚寒不能闭藏所致的晨泄。《症因脉治·肾虚五更泄泻》:“肾虚泻之症,每至五更,即连次而泻,或当脐作痛,痛连腰背,腹冷膝冷。”脉多细小虚软,或浮大。治宜补肾益元,可

  • 下陷

    见中气下陷条。

  • 变蒸热

    变蒸之候,变者上气,蒸者体热。《医学纲目》:“每经一变一蒸,情能既异,轻者发热微汗,其状似惊,重则壮热脉乱而数,或吐或汗,或烦啼躁渴。轻者五日解,重者七八日解,其候与伤寒相似。”古人认为,变蒸切不可妄

  • 迎风冷泪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古今医统》。多由肝肾两虚,精血亏耗所致。症见遇风则冷泪频流。治宜补益肝肾,可选用左归丸或菊睛丸酌加川芎、白芷、蕤仁、五味子等。

  • 脾水

    病证名。五脏水肿病之一。指脾阳虚困,不能运化水湿所致的水肿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脾水者,其腹大,四肢苦重,津液不生,但苦少气,小便难。”参见水肿、十水条。

  • 产后水肿

    病证名。见明·赵贞观《绛血丹书》。因素体脾肾虚弱,产后脾肾之阳益虚,水湿不得敷布,溢于肌肤四肢所致。症见手足浮肿,皮肤光亮色润。治宜大补气血为主,佐以利水。方用八珍汤加苍术、茯苓。若壅满加陈皮、半夏、

  • 经血暴下兼带下

    病证名。指患血崩而兼带下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三:“妇人脏腑久冷,素有赤白带下,复因冲任气虚,不能约制经血,以致暴下,二者兼作,故谓经血暴下兼带下也”。治宜补气摄血止带。方用地榆汤(《圣济总录》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