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灸体位名。见坐位条。
【介绍】:见何曾条。
证名。见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为疮疡陷证之一。多见于有头疽化脓期。因气血双亏,正不胜邪,不能酿脓托毒外出所致。证见:应成脓而脓腐未透,根盘紫滞,疮顶干枯腐烂,脓少而薄,疮色晦暗,肿势平塌,闷胀疼痛或微痛
古病名。出马王堆汉墓帛书《五十二病方》。即疥疮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即产后狂越。详该条。
泛指侵害人体的邪气。因邪气从外而来,故名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红药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丛书。包括四种医著,即清·庄一夔《遂生编》1卷,《福幼编》1卷;清·周鹤群《良方集要》1卷;清·李嘉祥《经验良方》1卷。
少火,指正常的阳气;气,指气机,即各种机能。少火有生发气机、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壮火之气衰,少火之气壮。壮火食气,气食少火。壮火散气,少火生气。”《医学正传》卷一:“少火生气
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末【介绍】:南宋医生。曾治愈宋宁宗赵扩的淋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