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因偏嗜甘味所致的哮喘。属虚哮范畴。《类证治裁》卷二:“治虚哮用麦冬三两,桔梗三钱,甘草二钱。……糖哮加佩兰三钱,再用海螵蛸火煅研末,大人五钱,小儿二钱,黑沙糖拌匀调服。”参见虚哮条。
见《产宝百问》。即月经。详该条。
(1)两骨间的空隙部位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臂骨空在臂阳,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。”(2)骨髓腔。《灵枢·五癃津液别》:“五谷之津液,和合而为膏者,内渗于骨空。”(3)关节腔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骨空,在
①中药炮制法之一。将药物放在清水或其他液体(醋、药汁等)内煎煮。如芫花用醋煮,可减弱其毒性;朴硝与白萝卜同煮成玄明粉。②即煎药法。详该条。
指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颈项的部分。若头部出现症状时,可先在项部的足太阳膀胱取穴治疗。《灵枢·寒热病》:“病始头首者,先取项太阳而汗出。”
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。又名产难。指胎儿娩出发生困难,为各种异常产的总称。多因气滞、气虚、血滞等原因所致。杨子建《十产论》中伤产、催产、冻产、横产、倒产等均属难产范围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指因恼怒忧郁,肝郁生火,克伐脾胃所致的吐酸症。症见食入吐水酸馊,两胁刺痛,面红升火,脉多弦数。宜用柴葛平胃散、栀连平胃散等方。因脾胃虚寒、宿食、水饮、痰热所致者,亦属内伤吐
又称脾胃虚寒。因饮食失常、劳倦过度、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。脾气既虚,又兼内寒,故除脾虚见证外,尚可见腹中冷痛,得温痛减,口泛清水,四肢欠温,畏寒喜暖,小便清长,舌淡胖嫩,舌苔白润,脉沉迟等。治宜健脾温
【介绍】:①明代医家。字公锐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精医术据云有长寿法,著有《试效集成书》,已佚②现代医家(1898~1969)。山东蓬莱人。自青年时期开始学习中医,有长期的临床经验。解放前曾任长春医
病名。又名砂石淋。即石淋。《中藏经·论淋沥小便不利》:“砂淋者,腹脐中隐痛,小便难,其痛不可忍,须臾从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,有大者如皂子,或赤或白(一作黄),色泽不定。”详石淋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