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湿热泻

猜你喜欢

  • 有(mǎo 卯)刺根

    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即无莿根,详该条。

  • 里内庭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位于足底,当第二、三趾骨间,与内庭穴相对处。主治足趾疼痛,小儿惊风,癫痫,胃痛等。直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  • 望眼辨伤

    民间流传的一种辨伤的诊断方法。是根据眼中白珠络脉的改变,以及瘀点的所在,作为诊断受伤部位和性质的参考。一般来说,白睛见青紫红筋浮起,在红筋末端有瘀血点,称为“报伤点”。点在白珠上的,为胸廓受伤积瘀。点

  • 肝热搐搦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小儿肝常有余,肝热易发搐作搦,脉洪实者,为热胜,宜泻青丸。

  • 噎塞

    病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六。即噎膈。详该条。

  • 阳和膏

    即阳和解凝膏,见该条。

  • 胡芦草

    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白毛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经络敏感现象

    即经络感传现象。见该条。

  • 地柏草

    见《广东中药》。为山扁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眼科统秘

    见眼科捷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