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湿肿

湿肿

肿病之一。多因久居湿地或感寒湿,水湿浸渍,不能运行所致。《奇效良方·水肿》:“病水寒不得宣行,成湿肿证,脉来沉迟,色多青白,不烦不渴,小便艰少而涩,大便滑泄。”《证治要诀·肿》:“感湿而肿者,其身虽肿,而自腰以下至脚重,腿胀满尤甚于身,气或急或不急,大便或溏或不溏,但宜通利小便。”《赤水玄珠·水肿》:“但有湿肿,气肿,初亦颇相似,然以手按之成凹不即起者,湿也。湿与水有微甚之意。”治宜健脾通阳、渗利水湿,用防己黄芪汤五苓散除湿汤等方。《医林绳墨·膨胀》:“湿肿者,当清其湿,苍术厚朴泽泻茵陈。”参见水肿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反治

    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。当疾病出现假象,或大寒证、大热证对正治法发生格拒时所采用的治法。因治法与疾病的假象相从,故亦称从治。参该条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从者反治。”《医门法律》:“从者反治,辨之最难。

  • ①音义同浮。《素问·水热穴论》:“上下溢于皮肤,故为胕肿。”吴崑注:“肌肤浮肿曰胕肿。”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太阴所至为重胕肿。”②音义同腐。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》:“其民嗜酸而食胕。”《素问·风论

  • 蓝地柏

    见《植物学大辞典》。为翠云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医故

    医史参考读物。又名《医诂》。2卷。清·郑文焯撰。刊于1891年。本书对古代一些重要医籍及治病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考证和论述。但多从旧的史学观点出发。此外,并辑录了历代文献中若干医药佚文。

  • 忧瘿

    病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二十四。指因忧思气结,情志不遂而致的瘿病。参见劳瘿条。

  • 向日葵梗心

    见苏州医学院等《中草药手册》。即向日葵茎髓,详该条。

  • 风惊

    古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风病诸候》:“风惊者,由体虚,心气不足,为风邪所乘也。心藏神而主血脉,心气不足则虚,虚则血乱,血乱则气并于血,气血相并,又被风邪所乘,故惊不安定,名为风惊。”症见精神恍惚,惊悸不

  • 盛僎(zhuàn 撰)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盛寅条。

  • 舌鉴辨正

    舌诊著作。2卷。清·梁玉瑜传,陶保廉录。书成于1894年。据本书凡例记载:“四川万县王文选所刻《活人心法》四册,内有《舌鉴》。据云:合张(登)氏一百二十舌,《薛氏医案》三十六舌,梁邑段正谊瘟疫十三舌,

  • 烧针

    出《伤寒论》。即温针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