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药品化义》。为扁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①经穴名。代号sP2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太阴脾经。荥(火)穴。位于趾内侧,第一跖趾关节前下缘赤白肉际处(《针灸集成》)。一说“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”(《灵枢·本输》)。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
病证名。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九十六。脾胃虚弱而致积滞的痢疾。小儿脾胃嫩弱,过食肥甘,成为积滞,积滞过久,即成此证。其症腹痛喜按而软,里急后重,日夜无度。治宜健脾益胃,用大安丸合香连丸。
病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凡见风轮际处,由白珠而来无数粗细不等赤脉,周围圈圆侵入黑睛,黑睛上障起昏涩者,即此证,必有瘀滞在内。”详逆顺生翳条。
病证名。指胸膈间气塞不通,食下即吐者。《医林绳墨》卷五:“食下即吐,其吐痰涎裹食,是谓之格气。”多由气机阻滞,痰食互阻所致。参见格食条。
①早晚。②通潮汐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》:“此四支八谿之朝夕也。”
奇经八脉之简称。《难经·二十七难》:“凡此八脉者,皆不拘于经,故曰奇经八脉也。”
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五。即子宫脱垂。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黑及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