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潜斋医学丛书

潜斋医学丛书

丛书名。“潜斋”为清代名医王士雄的书斋名。《潜斋医学丛书》系王氏等医家所撰辑若干种医书之合称,有八种本和十二种本之分。八种本包括《言医》(裴一中撰,王士雄评选)、《愿体医话良方》(史典撰,俞世贵补)、《医砭》(徐灵胎撰,张鸿补辑)、《霍乱论》(王士雄撰)、《潜斋简效方》(附《潜斋医话》,王士雄辑)、《柳洲医话良方》(魏之琇辑)、《女科辑要》(沈尧封辑,徐政杰补注)和《重庆堂随笔》(王学权撰,王国祥注)。十四种本除上述八种外,另有《四科简效方》(王士雄辑)、《古今医案按选》(俞震撰,王士雄等评)、《王氏医案》(周辑)、《王氏医案续编》(张鸿辑)、《王氏医案三编》(徐然石辑)及《归砚录》(王士雄撰)。王氏学术经验宏富,故所撰辑之丛书为医林所重,流传颇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胃气虚热

    病证名。又名胃虚热。①胃气虚弱而引起的发热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发热而不欲饮水者,胃气虚热也。用白术散。”若见于热病后期,兼有口干、舌燥者,宜养胃生津,用竹叶石膏汤加减。②“吐泻昏睡,露睛者,胃虚热”

  • 舌下珠

    病名。系指舌下生泡如珠、疼痛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下:“舌下珠此脾肾两虚之症。”治宜补脾益肾。可选用四君子汤、六味地黄汤等加减。参见舌上珠条。

  • 大荠

    出《尔雅》。为菥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指大便秘结。《素问玄机原病式·六气为病》:“闷,俗作秘。大便涩滞也。”详大便秘结条。

  • 清凉拈痛膏

    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五方。如意金黄散一两,樟脑末三钱。和匀,用生石灰块三至四斤,清水泡开,水高出石灰二、三指,露一宿,将石灰面上浮起油水结如云片者,轻轻带水倒入碗内,凡水一碗,对香油一碗,

  • 丹凤摇头

    小儿推拿方法名。出《推拿指南》。详赤风摇头条。

  • 钩脉

    夏季正常脉象,稍坚洪大,来盛去衰,如钩之状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鼓一阳曰钩。”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夏脉者,心也,南方火也,万物之所以盛长也,故其气来盛去衰,故曰钩。”

  • 莲花痔

    病名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状如莲花,层层叠起,有细孔,痒痛出脓水。”即肛漏日久,外口肉芽增生,时出脓水而自觉痒痛者。宜如圣散外敷,内服槐角地榆丸;或手术治疗。参见漏条。

  • 伤食吐泻

    病证名。指小儿伤食所致的吐泻。多因脾胃嫩脆,乳食失节,壅塞脾胃而引起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吐泻乳食不化,其吐及粪皆有酸臭气者,此伤食吐泻也。”治宜消食导滞。用胃苓汤加减。

  • 颅息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J1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颅囟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位于耳后,当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翼连线的上、中1/3的交点处。布有耳大神经和耳小神经的吻合支,并有耳后动、静脉通过。主治头痛、耳鸣、耳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