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治猪黄口嚼沫从口角出,九日可治,十日疾势已过,宜急灸两牙关二十七壮,次灸承浆二七壮。”参见黄疸有关条。
见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。即骆驼蓬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五:“石与泥(瘿)则因山水饮食而得之。”即地方性甲状腺肿大。参见瘿及有关条。
综合性医著。20卷。清·罗国纲辑。刊于1789年。本书综合了自《内经》以下的历代有关文献资料,加以选择会要,使前人的丰富经验,由博返约地供读者作为借鉴,故题名为“会约医镜”。内容首论脉法和治法大要,后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红大戟,详该条。
筋骨结合的地方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技经肯綮之未尝,而况大軱乎。”
①食管上口(咽腔)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地气通于嗌。”《甲乙经》:“嗌作咽。”②喉咙。《素问·血气形志篇》:“形苦志苦,病生于咽嗌。”
见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妊娠下痢。详该条。
会阴部。位于前后阴之间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其男子循茎下至篡,与女子等。”
有浮络显露部位的腧穴。《素问·诊要经终论》:“夏刺络俞,见血而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