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宣明论方》卷六方。大黄、芒硝、厚朴、枳实各半两,甘草一两。为粗末,加生姜三片,水煎服。治伤寒杂病,内外所伤,腹满咽干,烦渴谵妄,心下按之硬痛,小便赤涩,大便结滞;或湿热内甚而为滑滞;热甚喘咳,闷乱惊
见《卫生家宝产科备要》。即临产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疫喉愈后,邪毒未清,遗留于经络或脏腑之间而表现诸多不同证候的泛称。
即戎盐。见该条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枣槟榔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经前或经期两下肢瘀血,经后即恢复。多因气滞寒凝,瘀血滞于下肢。症见两下肢瘀血,肤色紫暗,重者青筋暴露。下肢发凉,麻木感、或兼肿胀,胸腹胀满,常伴经来腹痛。治宜理气活血,祛寒通络。方用血府逐瘀
医案著作。清·叶桂撰,郭维浚编。2卷。原系抄本,后收入《中国医学大成》中。上卷包括春温、时疠、暑、燥、寒、冬温、疟疾等各类时症;下卷记述妇、儿、痘疹、外科。每类病证,介绍辨证立法及处方,辨析疑似之证,
解剖名。指胸骨柄。《伤科汇纂》:“上横骨在喉前宛宛中,天突穴之外。”
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苍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指本经。《难经·四十九难》:“有正经自病,有五邪所伤。”②与奇经相对,即十二经脉。《针经指南·标幽赋》:“正经十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