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出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风牵斜。详该条。
出《吴普本草》。即菟丝子,详该条。
推拿穴位。《幼科推拿秘书·穴象手法·穴道图象·穴在面者》:“左颊右颊,在颧之旁。”
病名。见《焦氏喉科枕秘》。多因邪热积聚,复感风邪,风邪化热,客于肺系乃致病。初起咽干微红肿,灼痛面赤,继之邪热壅盛于里,则肿痛加剧,梗塞咽喉,致饮食吞咽障碍,或声嘶,或发寒热。治宜疏风清热,解毒利咽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夏枯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煎服法之一。同冲服。详该条。
枕骨的简称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头横骨为枕。”
《杂病源流犀烛·面部门》卷二十三方。辛夷一钱,荆芥、黄芩、天南星、半夏曲、神曲、白芷、苍术各八分。为粗末,水煎服。治风热郁滞,肺气不清,鼻生瘜肉,及鼻流浊涕,或稠涕若脓血,腥臭难闻,或流黄水,长湿无干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。河内(今河南省)人。曾任尚药奉御。
孕育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幼体。详胎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