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四叶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慢惊风夹有热痰者。由于病久脾损阴消,以致虚火亢盛,烦渴喜饮;水谷停蓄,痰浊易生,形成痰热相兼,虚中夹实的半阴半阳症候。其症午后身热,口渴烦饮,胸脘胀闷,呼吸气促,泛吐痰涎,心烦不寐,时发抽搐。
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瑞香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明·万全《育婴家秘》。为小儿心热内盛而致的啼哭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心热烦啼者,面红色赤,或舌苔白涩,无灯则啼稍息,见灯则啼愈甚。治宜清心除烦,用导赤散加麦冬、灯心;甚者加黄连、龙胆草。”
即行气。详该条。
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隔山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见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青岛方)。连翘、黄芩、栀子、薄荷、防风、玄参、牛蒡子、天花粉、射干、荆芥穗各1公斤,桔梗2公斤,熟大黄250克。为细末,水泛为丸,绿豆大,每服6克,日二次。治肺胃热盛,胸膈
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白珠红肿,长垂若舌卷下舐。”参见形如虾座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荔枝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伤寒论》。为火麻仁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