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热疮

热疮

病名。①热病后生于口周围及颜面的疱疹性皮肤病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五。又名热气疮,俗名燎疱。由风热外感,或肺胃积热上蒸所致。易发生在上唇、口角鼻孔周围,也可发生在颜面。患处皮肤出现密集成簇的小水泡,形如粟米,或如小豆,疱液澄清,渐变混浊,自觉瘙痒灼痛,约一周左右消退,愈后常可复发。治宜清热解毒。内服黄连解毒汤,外涂黄连膏或金黄膏。相当于单纯疱疹。②泛指发生暑季之小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沟

    名词。出《素女经》。泛指阴道前庭。

  • 五有余

    出《素问·调经论》。指神、气、血、形、志五者邪气有余。神有余则笑不休,气有余则喘咳上气,血有余则怒,形有余则腹胀、二便不通利,志有余则腹胀、飧泄。神、气、血、形、志为五脏所藏,其有余,实质是指五脏之邪

  • 满堂红

    出《涌幢小品》。为紫薇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热剂

    十二剂之一。用温热药物以祛除阴寒痼冷之剂。参热可制寒条。

  • 射工病

    古病名。指射工毒虫侵入所致的疾患。《诸病源候论·射工候》:“江南有射工毒虫,一名短狐,一名蜮,常在山涧水内,……夏月在水内,人行水上,及以水洗浴,或因大雨潦时,仍逐水便流入人家,或遇道上牛马等迹内即停

  • 素灵类纂约注

    见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条。

  • 怵惕

    证名。怵(chù触),恐惧之意;惕,惊骇之状。多因七情内伤所致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,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。”详惊、善恐条。

  • 刘松峰

    【介绍】:见刘奎条。

  • 李车儿

    【介绍】:见李信条。

  • 清血

    证名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亦作圊血。详圊血、便血条。也指下清鲜纯血。《医学纲目》卷十七:“如下清血色鲜者,肠风也;血浊而色黯者,藏毒也。”参见肠风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