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热胕

热胕

指血中荣气有热而引起血肉腐坏,血气污浊不清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疠者,有荣气热胕,其气不清,……皮肤疡溃。”张志聪注:“胕,肉也。……有荣气胕热者,言有因风伤荣气,搏而为热,热出于胕肉之间……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继病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又名交乳、鬾病、被鬾、中鬾。由“鬾乳”或乳食停滞而致的营养不良性疾病。《古今医统》:“怀孕乳儿,致令黄瘦,腹大脚软,名曰鬾病。”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其候精神不爽,身体痿

  • 劳役痢

    病名。指痢疾之因劳累过度所致者。见《症因脉治·痢疾论》。多因生活无节,劳力过度,或饥饱不匀,负重远行,营伤卫损,血渗大肠所致。其症痢下纯血,或腰痰背楚,胁肋作痛,四肢倦怠,嗜睡减食。节劳稍缓,劳重即发

  • 喘疾

    病证名。指呼吸急促,伴有咳嗽的证候。一般多因肺气虚弱,内有顽痰宿饮,一旦外感寒热之邪,以致内与痰饮交阻,肺失宣降,则成喘疾。《证治准绳》:“小儿喘急,重于咳嗽,然有虚实冷热之分。”治实热,宜辛凉开肺,

  • 子病

    病名。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十二“妊娠恶阻病,产宝谓之子病。”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
  • 抑火制阳丹

    《外科真诠》方。玄参、熟地黄各二钱,生地黄一钱五分,豨莶草、石斛各一钱,黄柏、牛膝、甘草梢各五分,牡丹皮、沙参各七分,生黄柏五钱,冰片三分。为细末,水或蜜调涂患处。治因足三阳经风热,或足少阴肾经火热而

  • 泊肠痔

    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七。指聚集在肛门外的痔疮。相当于外痔、环状混合痔、肛漏等病。治疗见内痔、外痔条。

  • 滋阴平肝潜阳

    治疗阴虚而肝阳上扰的方法。肝阴虚或肾阴虚均能发生肝阳上扰,出现头痛、眩晕、耳鸣耳聋、性急易怒、面部烘热、口燥咽干、虚烦不眠,舌质红,脉细弦数等症。滋肝肾之阴,用熟地、枸杞、山茱萸、女贞子、旱连草等;平

  • 开喉箭

    ①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朱砂根之别名。②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射干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上髎手法

    正骨手法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一。即上骱手法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五十二病方

   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。撰人未详,约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。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。共记52种疾病的治疗方法,现能辨认的医方约280首。本书不见于历代文献记载,为现存最古的一种医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