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狐疝

狐疝

病名。出《灵枢·本脏》。又名阴狐疝气狐疝风。俗称小肠气。指有物入阴囊,时上时下的病症。多因寒气凝结厥阴肝经所致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二:“狐疝,其状如瓦,卧则入小腹,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。狐则昼出穴而溺,夜则入穴而不溺,此疝出入上下往来,正与狐相类也。亦与气疝大同小异。”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四:“寒气下注,入于中,名曰狐疝,亦属病。”治宜疏肝理气、温经散寒为主。选用蜘蛛散导气汤酒煮当归丸、济生橘核丸三层茴香丸。或二陈汤加香附厚朴青皮青木香苍术干姜等。若有囊热者,去干姜加山栀仁。若日久气虚,不能提絜,劳累即发,可用升举之法,方如补中益气汤等。参见气疝、阴狐疝气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邪恋心包

    指邪气羁留心包,阻蔽神明而致昏迷惊厥,持续多天不醒的病变。多与病邪夹痰有关。宜结合化痰开窍治疗。

  • 逐水

    下法之一。用峻烈泻水药攻逐水饮的方法。适用于腹水、胸胁积水等实证。常用如十枣汤等。

  • 痰饮腹胀

    病证名。指痰饮留滞所致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痰饮腹胀之症,胸腹满闷,怔忡喘急短息倚肩,呕恶痰涎。或腹中漉漉有声。”多因脾胃传化失职,痰饮不化所致。治宜祛痰化饮为主。胸闷怔忡,宜小半夏汤、二陈汤;

  • 承浆疔

    病名。属于唇疔之一。见《治疔汇要》卷上:“承浆疔,生于唇棱下陷中,系督脉所经之处。”见唇疔条。

  • 视衣

    解剖名。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《中医眼科学》。泛指今之脉络膜、视网膜。

  • 阴暑

    病名。①《景岳全书》卷十五:“阴暑者,因暑而受寒者也。凡人之畏暑贪凉,不避寒气,则或于深堂大厦,或于风地树阴,或以乍热乍寒之时,不谨衣被,以致寒邪袭于肌表,而病为发热头痛,无汗恶寒,身形拘急,肢体痠痛

  • 卫生要诀

    养生类著作。清·范在文撰。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方面,一为老年人的饮食卫生,一为老年病的防治方法。在“饮食相忌论”中强调饮食养生要注意避免各种食物“生之非其地,守之非其时,煮之非其法”;其次,要注意各种

  • 囟开不合

    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即解颅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天癸的简称。详该条。

  • 砒霜中毒

    病名。即三氧化二砷中毒。急性中毒多因突然吸入大量砒粉尘,或因药用、误服过量所致。前者主症为咳嗽,胸痛,呼吸困难。后者主症为烦躁如狂,心腹搅痛,头旋,欲吐不吐,或剧烈吐泻,面色青黑,四肢逆冷,甚则迅速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