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药志》。即葛花,详该条。
解剖学同名骨。位于额骨与蝶骨之间,此骨有空泡小孔,是含气骨。
病因分类之一。指感受六淫、疫疠之气等外邪。病邪或先侵犯人体皮毛肌肤,或从口鼻吸入,均自外而入,初起多有寒热或上呼吸道症状,故称。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即柳絮,详该条。
解剖部位名称。出《灵枢·忧恚无言》篇。又名小舌、蒂丁、蒂中、喉花、蒂中、帝中、帝钟。为口腔内软腭游离缘之向下突出者,张口作“啊”音即可见。其与咽前柱(舌腭弓)、咽后柱(咽腭弓)及喉核(腭扁桃体)共组成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赤皰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豆豉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鸦片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。即连珠喉风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王芳林《临床实用痔漏学》。此即漏管通向会阴,甚或穿透阴囊的复杂性肛漏。宜用挂线疗法或手术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