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惊吐。见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别名循际、长平、循脊、循元。位于脐中旁开2.5寸处。主治泄痢,纳呆,消化不良,四肢乏力,多汗等。直刺1~1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见黄帝内经明堂类成条。
即十五络脉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因肝肾阴虚所致的牙痛症。见虚火牙痛条。
【介绍】:北宋药学家。生平不详。撰《本草辨误》1卷,已佚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即三痼。详该条。
肾疳五证之一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详牙疳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银海精微》。系脾肺壅热,邪客腠理所致。证见胞睑红赤焮肿,高起如桃李,泪热羞明,可兼白睛红赤,甚至珠疼头痛,寒热并作等。治宜祛风清热,泻火解毒。方用散热消毒饮或仙方活命饮。外敷一绿散(《审视
见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。为小叶金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