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王叔和脉诀

王叔和脉诀

脉学著作。1卷。一般认为是六朝·高阳生讬名王叔和的作品。高氏以较通俗的歌诀形式阐述脉理,联系临床实际。书中不少内容是根据王叔和《脉经》重新编撰的。由于易于讲习,流传甚广。但书中的观点,对脉义的理解以及文字的鄙浅等方面,后世有不少论评。明·吕复在《群经古方论》中批评高氏“谬立七表八里九道之目”。本书后经明·熊宗立加注,改名《勿听子俗解脉诀》。又《文献通考》认为,本书不见于隋、唐《经籍志》,恐为宋熙宁以前人所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松隐居士

    【介绍】:见卞大亨条。

  • 风毒脚气

    病名。指脚气因感受风毒所致者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七。《赤水玄珠·脚气门》载风毒脚气,述其症为脚重虚肿,常兼肢节烦疼,心神壅闷等症。治宜祛风发散为主,用紫苏散、大腹子散等方。参见脚气条。

  • 三十六风

    病名。见《解围元薮》卷一。分风病为三十六型,故名三十六风,包括疠风在内。

  • 伤寒医鉴

    书名。1卷。金·马宗素撰。本书所论伤寒,多系温热范畴。自医鉴、脉证、六经传受起至小儿疮疹止共12条,每条先引《南阳活人书》,继引刘完素之说予以辨证,末以《素问》引文加强作者的看法。后人将此书编入《河间

  • 柴胡退翳丸

    见《银海精微》卷下。即羌活退翳丸,见该条。

  • 气宜

    宜,适宜。指根据与五脏相通应的六气的病机特点而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审察病机,无失气宜,此之谓也。”

  • 黄明生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郑宏纲条。

  • 小儿秋痢

    病证名,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小儿脾胃嫩弱,内为乳食所伤,秋风飒动,凉燥之邪伤及元气,以致食积热毒,蕴积而成。症见里急后重,腹痛便脓。宜用香连丸、黄连香薷饮加减。痢久,白多,便溏者,宜益黄散。

  • 五府

    与五脏相配的五腑,即小肠、大肠、胆、胃、膀胱。《难经·三十五难》:“小肠者,心之府。大肠者,肺之府。胆者,肝之府。胃者,脾之府。膀胱者,肾之府。”

  • 大便恶臭

    病证名。小儿宿滞,内有伏热而致大便恶臭。临床多伴体热喜睡。见于消化不良症。治宜用龙胆汤去伏热,用保和丸去宿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