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阮炳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山小橘之别名,详该条。
与疏郁理气义同。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一。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朝天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天地间温热的精气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东南方,阳也。阳者其精降于下。”“阳精所降,其人夭。”
见《泉州青草药》。为剪刀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诊余集·黄疸》。其症“忽然呕吐,发热,遍体疼痛,热退则面目俱黄,此宜从疏肝理气,利湿健脾自愈,又不可用温热也。”参见黄疸有关条。
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即寒夜啼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汗泄不畅所致的一种皮肤病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三十八。又名疿汗疹、疿疮、痱子,由于暑湿蕴蒸,汗泄不畅所致。多见于炎夏,以小儿肥胖人易患。好发于头面、颈项、腹、背、肩、股等处。皮肤汗孔处发生密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