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行子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王不留行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王不留行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卷十七方。铜绿、密陀僧各三钱,白芨(烧存性)九钱。为细末,每用半钱,津唾调涂腋下,三至五日一次。治狐臭。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兖州卷柏之别名,详该条。
骨伤科专著。又名《理伤续断方》、《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方》。1卷。唐蔺道人传。约刊于846年前后。首论整骨手法的14个步骤和方剂,次论伤损的治法及方剂。书中记述了关节脱臼、跌扑损伤、止血以及手术复位、牵
书名。3卷。清·何元长、何书田、何鸿舫撰,陆锦燧等选。刊于1918年。陆氏选录清代江苏青浦何姓三世医案。其中以何书田医案叙述病源、病状较为详尽,治法切于实用。
见《河北药材》为土木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因恼怒而生,其形或大或小,炮白如有气。治法参疔疮,加疏肝解郁之品。忌气恼。
病证名。①系指因火邪上炎所致之听力下降者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七:“凡火闭者,因诸经之火壅塞清道,其证必鬨鬨熇熇,或胀或闷,或烦或热,或兼头面红赤者是也。”治宜清热泻火。可选用凉膈散、龙胆泻肝汤加减。参
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乌痧,满身胀痛,面目黧黑。身有黑斑,毒在脏腑,气滞血凝,以致疼痛难忍。”宜阿魏丸等方。《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·乌痧》:“此症有二,俱系预先感冒风邪,未经发泄,又因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五。又名骨毒滞疮、腿发。系生于大腿内侧足太阴脾经箕门穴之痈,故名。证治见大腿痈、外痈条。
出《神仙服食经》。即车前子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