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疡科纲要

疡科纲要

书名。1卷。张寿颐撰于1917年。卷上总论外疡的辨证、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;卷下为治疡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症验方,文字简要实用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胆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胆矾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脾虚发黄

    病证名。脾气虚弱导致湿热郁滞而致的黄疸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盖脾土强者,足以捍御湿热,必不生黄,惟其脾虚不运,所以湿热乘之。”黄重者利湿清热,用茵陈五苓散;黄稍退,即速健脾。若面目俱黄而带虚浮,宜补脾健胃

  • 热烘

    外治法之一。病变部位涂药后,再加火烘的方法。适用于鹅掌风、皲裂疮、慢性湿疹、牛皮癣等皮肤干燥搔痒的疾病。

  • 证候分类

    各种疾病所出现的证候,通常有其一定的规律性,在四诊的基础上,把这些具有规律性的证候,系统地分别归纳为若干类型,作为识别疾病的一种方法。如伤寒的六经证候,温病的卫、气、营、血证候,都是属于这种分类方法。

  • 藕汁茯苓饮

    《金匮翼》卷二方。茯苓、炒蒲黄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二钱,用生藕汁、小蓟根汁、生地黄汁调下。治蓄热吐血。

  • 香蟾丸

    ①《幼科发挥》卷三方。木香、人参、黄芪、当归、桔梗、三棱、莪术、鳖甲、绿矾、枳实、使君子、川楝根皮、诃子、干蟾各七钱五分,黄连一两。为细末,水泛为丸,绿豆大,每服三十至四十丸,米饮送下。治小儿腹中有癖

  • 稠痰

    痰证之一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七:“稠痰,饮食衣褥过厚,火蒸津液成痰稠浊,又有火郁于心肺。”宜用海石、瓜蒌、半夏、诃子、杏仁、贝母、五倍子等。参见痰证条。

  • 陷睛翳

    病证名。目内陷“俗名陷睛翳,乃肾水绝矣”(清·王子固《眼科百问》卷下)。详目内陷条。

  • 五香八角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八角茴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王氏连朴饮

    即连朴饮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