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疮疡辨脉

疮疡辨脉

疮疡诊法之一。指辨别患疮疡时出现的各种脉象。疡科较早重视脉诊者为宋·陈自明。在《外科精要·痈疽叙论》中载有“……脉浮滑数为阳,沉缓迟涩为阴。”但论述得详细者应推元·齐德之外科精义》及明·王肯堂疡医准绳》。临证可见:浮、沉、迟、数、滑、涩、大、小、洪、弱、微、伏、缓、紧、牢、芤、弦、短、散、虚、实、细、促、结、代等二十五种脉象,以前八种为常见。浮脉:未溃见之为表证,溃后见之为气泄沉脉:未溃见之为邪气深,溃后见之为余毒在内;迟脉:未溃见之为寒为虚,溃后见之为脓毒外泄,邪去正衰;数脉:未溃见之为病进,为热盛,若兼洪脉为脓成,溃后见之难愈;滑脉:未溃见之为热,溃后见之为虚热,邪未退;涩脉:未溃见之为气滞,溃后见之为血虚大脉:未溃见之为邪盛正实,溃后见之为病进;小脉:主气血两虚。一般在未溃之前邪气盛实,多见有余之脉,如浮、数、滑、大等;已溃之后邪去正虚,多见不足之脉,如虚、弱、细、缓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老翳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异授眼科》。指宿翳之顽固不易消退者。参见宿翳条。

  •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

    书名。又名《灵枢注证发微》。明·马莳注。9卷。刊于1580年。本书是最早的《灵枢》全注本。书中《灵枢》原文悉依南宋·史崧传本,共81篇。但卷数则合并为9卷。内容则根据《素问注证发微》的体例,逐篇、逐节

  • 罗淡生

    【介绍】:见罗美条。

  • 蛇通管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小叶蛇总管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养生方导引法

    养生书,散录于隋·巢元方《诸病源候论》中。主要记述用导引气功的方法治疗各种疾病。可视为现存最早的导引气功治疗专著。

  • 胡宪丰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骏宁。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研究伤寒学,对《伤寒论》十分尊崇,与车宗辂(质中)共撰《伤寒第一书》(1780年)。

  • 糜疳

    口腔及牙床糜烂的证候。又名口疳。多由疳疾及痘疮患儿,口腔不洁,或于夏令署湿偏盛之际,胃火与湿热之气上攻,侵蚀于口而成。症见口中溃烂,常发生于舌、颊、唇内侧及上腭等处,有时扩展到唇外,口角、齿龈及咽喉。

  • 动法

    刺法名。指入针后,摇动针体并结合提插、捻转,以使气行的方法。《针经指南》:“动者,如气不行,将针伸提而已。”《针灸问对》:“凡下针时,如气不行,将针摇之,如摇铃之状,动而振之,每穴每次须摇五息,一吹一

  • 寒化太阳

    运气术语。三阴三阳分司六气,其中太阳属寒水之气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太阳司天,其化以寒。”

  • 白睛浮壅

    眼科病证。见秦伯未《中医临床备要》。即状如鱼胞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