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拿手法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用拇指指端深压于筋结或压痛点的边缘部,稳缓地进行按揉拨动。有助于筋结的解除或软组织粘连的分离。
病名。出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。由风毒邪热搏于血气而发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六:“紫色胀属心经火,热甚血壅肿硬疼,舌肿满口宜针刺,血色紫重色红轻。”症见其舌紫胀肿满,疼痛强硬不语,心中烦闷等。治宜清心凉血
针灸经脉书。简称《黄帝内经明堂》。13卷。是《黄帝明堂经》的一种注本。为七世纪初(唐初)由杨上善注释改编而成。前12卷论十二经脉腧穴;末1卷论奇经八脉。本书曾经唐代政府规定为学习针灸的主要课本。唐以后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钟岳。山东堂邑人。撰有《痘疹正宗》(1695年)2卷。
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即柑皮,详该条。
书名。明·张介宾撰。32卷。刊于1624年。本书将《黄帝内经》中的《素问》和《灵枢》二书内容重新调整归类,改编而成。分为摄生、阴阳、藏象、脉色、经络、标本、气味、论治、疾病、针刺、运气、会通等12类,
病名。见《伤寒论·伤寒例》。指冬季发生的热病。《医效秘传·冬温温毒》:“冬温者,冬感温气而成,即时行之气也。何者?冬令严寒而反温热,人触冒之,名曰冬温。”本病如邪在肺卫,见头痛、无汗、发热、微恶风寒、
痧证之一。指患痧面有口吐血沫者。《痧症全书》卷中:“血沫痧,胀闷废食,两胁疼甚,口出淡血沫,如西瓜瓤,用熏陆香为君,佐以寄奴、茜草之类,治之即愈。”
指精气内存,神不妄动,以保持充沛的正气,从而抗拒病邪的伤害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,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与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的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前后互参
见针方六集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