痘科集录心法
参见痧痘集解条。
参见痧痘集解条。
证名。见《伤寒明理论》。即神志昏迷不清,或全然不知。详昏迷条。
证名。见《中医临证备要》。由火热上炎所致者。症见舌上起红刺,舌痛而难举。治宜清热泻火。用黄连解毒汤、导赤散等加减。由阴液伤者,症见口舌干燥而痛,或舌光剥。治宜养阴清热。可选用甘露饮、六味地黄汤等加减。
【介绍】:见孔以立条。
即金液丹第二方,见金液丹条。
出《卫生易简方》。为蚕退纸之别名,详该条。
疝之俗称。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七。详疝条。
病名。①指耳部脓肿而言,多由肝胃毒火上炎所致。痈生于耳,发于耳门者名耳门痈;发于耳根者名耳根痈。红肿疼痛。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:“若寒热间作,内外红肿疼痛,日增者为耳痛。”治宜解毒泻火,消肿止痛。用仙方
凡急、慢惊风的发生,必先有其前驱症,先以药物预治可免发生惊搐。如小儿急性热症,高热,腮红面赤,两目似怒,直视不转,此将发惊风之候,宜服当归龙荟丸,泄肝胆经火,则可不致成为急惊风。如小儿吐泻不止,见其手
见开宝新详定本草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字用和。安徽宣城人。善针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