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痞硬

猜你喜欢

  • 川山甲

    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即穿山甲,详该条。

  • 齿壅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三。又名牙龈胬肉。多由阳明湿热熏蒸所致。症见齿龈间渐生胬肉,致齿牙壅叠不齐。治宜清热除湿。可选用清胃散、甘露消毒丹、三仁汤、温胆汤等加减。或可用生地黄汁一杯,皂角数片,

  • 虚黄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明医指掌》卷四。指因七情不舒,劳倦太过,气血两虚所致的发黄。《证治汇补·黄病章》:“虚黄,口淡,怔忡,耳鸣,脚软,怠惰无力,寒热微作,小便浊涩,皮肤虽黄而爪甲如常。”治宜益气健脾,养血固本

  • 蛊注毒痢

    病名。见《张氏医通》卷七。即蛊注痢,详该条。

  • 对座草

    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大金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疮疡温通法

    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。见《外科精义》卷上。凡疮疡属阴寒之证者,在整个治疗阶段中,都应用温经通络的药物,促使阴寒凝滞之邪,得以消散。常用方:内服如阳和汤、独活寄生汤,外用如阳和解凝膏等。

  • 赵莹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德修。从友人处得《产乳备急》,将家藏旧本加以校正,增附杨子建《七说》及《产论》,集为《增校产乳备要》,刊刻流传。

  • 余含棻(fēn 分)

    【介绍】:见余梦塘条。

  • 周汉卿

    【介绍】:元末明初医生。松阳(今属浙江)人。医术精湛,尤擅针灸及外科手术。如一人患瞽十年,周用针从眦入睛背,掩其翳下之,目即能辨五色,一妇患狂症,刺其十指端出血而愈;有女患瘰疬,颈项腋下有瘘十九窍,周

  • 产后泄泻

    病证名。又名产泄。《丹溪心法》:“产后泄泻,此余血渗入大肠为泄,洞泄不禁,下青白黑色,用荆芥大者四、五穗,于盏内烧灰,不得犯油火,入麝香研汤调下。此药虽微,能治大病,方名的奇散。”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