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痰喘

痰喘
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喘》。指痰浊壅肺所致的气喘。症见呼吸急促,喘息有声,咳嗽,咯痰粘腻不爽等。治宜祛痰降气为主。《医学入门·痰类》:“痰喘,必有痰声。风痰千缗汤或合导痰汤;痰气,苏子降气汤四磨汤食积湿痰古二母散神保丸大萝皂丸。”《类证治裁·喘症论治》:“痰喘必涤其源,气郁生涎,温胆汤;火动生痰,清膈煎。”《景岳全书·喘促》:“痰盛作喘者,虽宜治痰,如二陈汤六安煎、导痰汤、千缗汤、滚痰丸抱龙丸之类,皆可治实痰之喘也。六君子汤金水六君煎之类,皆可治虚痰之喘也。然痰之为病,亦惟为病之标耳,犹必有生痰之本。故凡痰因火动者,必须先治其火,痰因寒生者,必须先去其寒,至于或因气逆,或因风邪,或因湿滞,或因脾肾虚弱,有一于此,皆能生痰,使欲治痰,而不治其所以痰,则痰终不能治,而喘何以愈哉。”参见喘症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祛风地黄丸

    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八方。生地黄、熟地黄各四两,白蒺藜、川牛膝(酒洗)各三两,知母、黄柏、枸杞子各二两,菟丝子(酒制)、独活各一两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钱,黄酒送下,夏月盐汤送

  • 髓之府

    指骨。髓藏于骨,故名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骨者,髓之府,不能久立,行则振掉,骨将惫矣。”

  • 伤寒古方订补

   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
  • 协寒利

    病证名。指脾胃寒盛所致的泄泻。《伤寒捷诀·肠垢鹜溏》:“协寒利者,曰鹜溏,脐下必寒,宜理中、四逆汤主之。”参见寒泻、寒泄、鹜溏条。

  • 肩胛上出臼

    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八。即肩关节脱臼。详肩甲骨出条。

  • 煮拔筒法

    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之一。即竹筒吸法。详该条。

  • 曹溪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普济本事方》。即风府。见该条。

  • 莲花须

    见《医学正传》。即莲须,详该条。

  • 徘徊花

    见《群芳谱》。为玫瑰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陈直

    【生卒】:十一世纪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1078~1085年间(元丰中)为泰州兴化县(今江苏兴化县)县令,著《奉亲养老书》1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