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痰瘤

痰瘤

病名。清·高憩云《外科问答》:“痰瘤生下腮两旁,或肋腹等处。初起如桃李,渐大如茄,按之绵软,不痒不痛。”《外科十三方考》下编:“痰瘤穿溃后如猪脑髓。”治法:生于上体者宜清上解郁汤;生于下体者宜解下除湿汤。相当于脂肪瘤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外感黄疸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三。指因外邪失治传里,化热熏蒸所致的黄疸。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:“今风寒客于人,使人毫毛毕直,皮肤闭而为热,当是之时,可汗而发也。……弗治,肝传之脾,病名曰脾风,发瘅,腹中热,

  • 延年九转法

    养生类著作。清·方开辑。本书又名《祛病延年图说》,于清雍正年间由新安方开编绘,后被叶志诜收入《颐身集》,王福源又刊于《内功图说》,名“祛病延年法。”这是一种以揉腹按摩为主的导引法,除有保健延年的作用外

  • 龙虎草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大戟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翣(shā 沙)舌

    病证名。《喉科心法》:“舌忽然肿大肿硬,即时气绝,名曰翣舌”。《鲍氏验方新编》卷一:“舌出口角,时时动摇,此名翣舌。”系指舌肿胀,多由心火上攻所致。治宜泻心火为主。外用皂矾,煅为末,搽舌上。参见舌肿条

  • 足厥阴经病

    即肝经病。十二经病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,丈夫疝,妇人少腹肿,甚则嗌干,面尘,脱色。是主肝所生病者,胸满,呕逆,飧泄,狐疝,遗溺,闭癃。”

  • 半身汗

    证名。《医略六书》卷二十:“半身汗者,汗不遍身,或上或下或左或右,乃气血偏衰,阴阳不相接洽之候。”《张氏医通》卷九:“夏月止半身出汗,皆气血不充,内挟寒饮所致,偏枯及夭之兆也。大剂十全大补、人参养荣、

  • 王清任

    【生卒】:1768~1831【介绍】:清代著名医家。字勋臣。河北玉田人。在北京居住数十年,曾到过滦州、奉天等地。十分强调医生了解人体脏腑的重要性,认为“著书不明脏腑,岂不是痴人说梦;治病不明脏腑,何异

  • 许知可

    【介绍】:见许叔微条。

  • 五病

    指五脏气逆而为病的症候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气所病:心为噫;肺为咳;肝为语;脾为吞;肾为欠为嚏;胃为气逆、为哕、为恐;大肠、小肠为泄;下焦溢为水;膀胱不利为癃,不约为遗溺;胆为怒,是谓五病。”张

  • 膜入冰轮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古今医统》。冰轮,即水轮。详膜入水轮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