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大戟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麦斛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解剖部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鼻柱。详该条。
常用外治法之一。出《外科精义》卷上。即以药煎汤,乘热湿敷、淋洗、浴渍或熏洗患部,以达治疗目的的之法。具有疏通腠理,调和血脉,祛邪消毒的作用。外科疮疡及骨伤多用之。如治疮疡初肿未溃的葱归溻肿汤;治诸疮已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细辛大黄丸,见该条。
病证名,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七。小儿囟门未合,为风邪所侵,袭于脑髓,其症囟颅开解,皮肉筋脉急胀,骨缝青筋起,面少血色,呕吐痰涎,久则成慢惊风搐。治宜疏风豁痰之剂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算盘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14卷,卷首、卷末各1卷。清·黄元御撰。作者对王叔和整理《伤寒论》的编次颇多攻讦,并力图“于破裂纷乱之中条分缕析,复其次第”。书中将《伤寒论》所载113方,分别六经病证,予以剖析贯串,并注明本病
即出针。《素问·离合真邪论》:“候呼引针。”意指待病人呼气时出针。
古病名。见《时后备急方》卷七又称水毒病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