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痱疮

痱疮

病名。指汗泄不畅所致的一种皮肤病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三十八。又名疿汗疹疿疮痱子,由于暑湿蕴蒸,汗泄不畅所致。多见于炎夏,以小儿肥胖人易患。好发于头面、颈项、腹、背、肩、股等处。皮肤汗孔处发生密集如粟米样的红色丘疹,迅速变为小水泡或小脓泡,自觉瘙痒及灼热感,常因搔抓而继发感染引起痱毒(汗腺炎)。治宜清暑解毒利尿。内服清暑汤绿豆汤(绿豆煮熟、薄荷煎汤,加糖)代茶饮。外用六一散或痱子粉外扑。相当于红色粟粒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感冒退热冲剂

    见《中药制剂手册》。大青叶、板蓝根各3公斤,草河车、连翘各1.5公斤。用煮提法提取三次,各煮沸一小时,过滤浓缩至9公斤左右,放冷加入一倍量95%乙醇,搅匀,沉淀24小时,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,加

  • 刺儿菜

    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小蓟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蓝矾

    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胆矾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雷公炮炙药性解

    药物学著作。6卷。原题明·李中梓辑注。撰年约1629年前后。内容分金石、果谷、草、木、菜、人、禽兽、虫鱼共8部,332种药,每种记述其性味、主治,并加按语。

  • 紧唇疮

    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五。即小儿紧唇。详该条。

  • 毛姜

    见《本草正义》。为骨碎补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气胀

    病证名。①胀病之一。一名胀。出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。《仁斋直指方·胀证》:“七情郁结,气道壅塞,上不得降,下不得升,身体肿大,四肢瘦削,是为气胀。”气虚、气热、气寒亦可致气胀。《医碥·肿胀》:“因于气

  • 清燥解郁汤

    《医醇賸义》卷二方。人参、半夏、陈皮各一钱,丹参三钱,茯神、柏子仁、当归、郁金各二钱,沉香四分(人乳磨冲)。水煎服。治心受燥凉,心烦而膈上喘满。

  • 乌泡刺叶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又名乌龙摆尾叶。为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Rubus tephrodes Hance的叶。分布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。酸、甘,平。止血,解毒。治外伤出血,瘰疬,痈疖疮

  • 李守先

    【生卒】:1736~?【介绍】:清针灸家。字善述。河南长葛人。少学针6年未尝稍懈,然不敢轻试于人。公元1786年以针刺疟大有效而始自信。因见针灸专书多古奥难窥,撰《针灸易学》(1789)2卷,前论古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