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病名。出《素问·痿论》。亦称痿躄。指四肢痿软无力。尤以下肢痿废,甚至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,百节缓纵而不收也。”《儒门事亲》卷一:“躄者,足不能伸而行也。”其发病原因,《内经·痿论》谓因五脏之热,以皮、肉、脉、筋、骨五种分属五脏,并有肺热叶焦,发为痿躄之说。又阳明经脉虚,血气少,不能润养宗筋与劳累过度,居处潮湿,也可导致本病。仲景在《伤寒论》中认为伤寒病汗、吐、下后可以成痿;在《金匮要略》谓酸伤筋,咸伤骨亦足以致痿。朱丹溪倡肾水不能胜心火,火上烁肺与湿热、湿痰、瘀血,可以致痿。后世又有暑痿、夏痿、食积痿、血虚痿、气虚痿、肾肝下虚痿、痢后痿等名。治疗法则,《内经》谓“独取阳明”,朱丹溪主“补南泻北”。此外,尚有清热润燥、清热燥湿、滋阴养血、补益肝肾、益气健脾、化痰、行瘀、消导等,并可结合针灸、推拿。本病可见于中枢或周围神经、肌肉、内分泌及其它系统的多种器质性或功能性疾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亚圣膏

    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二方。象皮一两,驴悬蹄一块,鸡子清三个,木鳖子七个,蛇蜕二钱,蝉蜕四钱,血余三钱,穿山甲六钱,槐枝、榆枝、艾枝、柳枝、桑枝各二十一寸,麻油三斤。将药浸七日,煎如常法,滤

  • 十二经脉歌

    见医学便览条。

  • 何顺中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江苏昆山人。自曾祖以下世代以医为业,顺中医术更精,任太医院太医达四十年之久。

  • 生犀饮

    ①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八方。犀角二钱,羚羊角、防风、黄芩、知母、茯苓、人参各一钱,桔梗一钱五分。为粗末,水煎,食后服。治伤寒病后,余热未清,过食辛热,两热合邪,以致瞳人散大,时见黑花,隐涩

  • 女子逆经

    病证名。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:“女子逆经之证,乃血逆上行,冲灌瞳人,以致满眼赤涩。”即室女逆经,详该条。

  • 滴脓疮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八。即黄水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至脉

    至,增进之意。属于阳盛、脉搏至数增多一类的脉,如数脉、疾脉之类。《难经·十四难》:“至之脉,一呼再至曰平,三至曰离经,四至曰夺精,五至曰死,六至曰命绝,此至之脉也。”

  • 行气玉佩铭

    气功铭文。原刻于一十二面体角柱形玉佩上,约刻于公元前380年前后(即战国初期)。原拓片见《三代吉金文存》卷二十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气功的文字记述,共四十五字:“行气,深则蓄,蓄则伸,伸则下,下则定,

  • 无魂

    比喻脉动极迟缓的危象。《难经·十四难》:“再呼一至,再吸一至,名为无魂,无魂者当死也。”

  • 大蓟饮子

    见《东医宝鉴·内景篇》卷二。即大蓟散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