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头痛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外感头痛,自有表证可察,盖其身必寒热,脉必紧数,或多清涕,或兼咳嗽,或兼脊背痠痛,或兼项强不可以左右顾,是皆寒邪在经而然。”本症起病较急,头痛持续
针灸著作。2卷。清·李守先撰于1798年。卷上为针灸源流、手法和认症三部分,介绍了针灸的方法及要穴的应用;卷下记述十四经穴及奇穴。
方书名。11卷。明·张时彻辑。刊于1550年。本书分为通治诸病、危病、补养、诸风、伤寒感冒等47门,各门选集有效成方予以汇辑编成。但由于编者随见闻而录,内容不够完备,复选集临床各科单验方,另撰《急救良
即《灵枢经》。详该条。
即舌痹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气厥论》。又名溲血、尿血。指血随小便排出而无疼痛者。详尿血条。
指脾胃而言。《医宗必读》:“谷入于胃,洒陈于六府而气至,和调于五藏而血生,而人以资为生者也。故曰:后天之本在脾。”人体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,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
【生卒】:1914~1984【介绍】:字鸿滨。四川江津人,对古典文学有较深造诣,后从师学医,曾于上海国医学校就读,侍诊陆渊雷等名家。五十年代后相继任重庆中医学校教务主任、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、国务院
病名。即鼓胀。《丹溪心法·鼓胀》:“鼓胀又名单鼓。”详鼓胀条。
病名。生于皮肤的一种表浅癣疾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一:“疠疡者……人有颈边,胸前,腋下,自然斑剥点相连,色微白而圆,亦有乌色者,亦无痛痒,谓之疠疡风。”多由风邪湿热郁于皮肤,久而不散而成。好发于颈旁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