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桐皮
出《药性论》。即桐皮,详该条。
出《药性论》。即桐皮,详该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六。即倪涵初治痢第三方,见该条。
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。即无比薯蓣丸,见该条。
①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卜芥之别名。②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海芋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方如川条。
见痘疹金镜录条。
针具名。一种浅刺皮下埋置留针的专用小型针具。常用的有颗粒式和揿钉式(即揿针)二种。颗粒式皮内针尾端如麦粒,身长有5分、1寸两种,粗细如毫针;揿钉式皮内针尾部绕成圆形,状如图钉,身长1~2分。使用时将针
证名。六郁之一。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因食滞不消,气机郁阻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郁源流》:“酸嗳腹满,不能食,黄疸鼓胀痞块,脉紧实,是食郁。”治宜消食解郁。用食郁汤,或二陈汤合保和丸等。见六郁、郁证条
出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排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牡丹皮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蒙筌》。为秫米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