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白露

白露

二十四节气之一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寒风晓暮,蒸热相薄,草木凝烟,湿化不流,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。”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渐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经

    中风类型之一。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》:“正气引邪,僻不遂。邪在于络,肌肤不仁。邪在于经,即重不胜。”病情较中络略重。《医学正传·中风》:“或外无六经之形证,内无便溺之阻隔,但手足不遂,语言

  • 元和纪用经

    运气著作,1卷。唐·王冰(启玄子)撰于公元762年。此书采五运六气学说阐明医理药性,进而制方遣药以治疾病。大体以六气为主,五味为用,药当其岁,味当其气。气味厚薄,性用躁静,寒热温凉,随胜用之,则可制胜

  • 郝文法

    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医生。渤海(今河北省境内)人,余未详。

  • 石榴疽

    病名。指肘尖上生疽状如石榴者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多因少阳相火与湿热相搏而成。初起一点黄粟小皰,根渐增大,色红坚硬,肿如覆碗,皮破翻出如重叠石榴子,疼痛难忍,身发寒热。初起宜服蟾酥丸,次服菊花清燥汤;

  • 豹子药

    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大丁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起泡

    即发泡。详该条。

  • 蛊疝

    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九十四。多因邪热灼肾而致。症见少腹急痛,尿时排出白色粘液。宜内服大建中汤。

  • 疮疡疏通法

    外科疮疡的内治法则之。今称通里法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一。即应用泻下药物,使蓄于脏腑的毒邪得以疏通排泄,促使疮疡治愈的方法。适用于疮疡初、中期,内蕴热毒较盛者,如内疏黄连汤即是。若阴虚火旺,胃肠失于

  • 巨针疗法

    用巨针刺激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临床操作时,以左手持针身下部,右手持针柄或针身中段,快速刺入,待有较强感应时,即可出针,亦可据情留针10~15分钟。因本法所用针具粗大,刺激较强,应对患者作好说服解释工

  • 胎毒瘰疬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小儿瘰疬之由胎毒引起者。妊母素多恼怒,或气郁化火,或肝脾血虚有热,致儿禀受肝胆二经之热,生下后,于肝胆二经循行部位的耳前颈项间生核累累如珠。如发寒热者,先用小柴胡汤加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