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脾
即健脾。详该条。
即健脾。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位于前正中线胸骨剑突末端向上1.5寸处。一说“在鸠尾穴上1.5寸”(《中国针灸学》)。主治胃腕寒痛,喘息等。沿皮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
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即发于足背或足小趾后京骨穴等处之疽。脓少、瘙痒。治同足背发。
见《黄帝素问宣明论方》卷十四。即眼力。详该条。
见《闺中宝录》。即妊娠烦渴。详该条。
推拿手法名。见曹锡珍《外伤中医按摩疗法》。用两手指或两手掌相对,在治疗部位上用力进行按压。作用同按法,而刺激量较大。
书名。2卷。明·郑全望撰于1609年。作者鉴于福建、广东地区瘴疟流行,遂予悉心研究。后得宋·李待制(佚名)所辑《瘴疟卫生方》,遂以此书为基础,附以己见编纂而成。书中论述瘴疟源流,伤寒、内伤与诸症之鉴别
又称内针、下针。指将针刺入穴位,或针刺入穴位后继续向下插进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紫茉莉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桑寄生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三。即蛇腹疔。见该条。证治见指疔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