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一名风咳。指咳嗽由劳力伤风所致者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三:“劳风咳,出青黄涕,其状如脓,大如弹丸,亦风咳也。”治宜桂苓五味甘草汤加姜汁、竹沥;若痰逆势甚,用桂枝二越婢一汤、小青龙加石膏汤;禀气虚者,
解剖部位名。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二。即踝关节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治小儿尿血方,……灸第七椎两旁各五寸,随年壮。”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》列作奇穴,名尿血。
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即苏合香,详该条。
儿科著作。清·费启泰撰。5卷。刊于1659年。本书专论痘疹的辨证原则和治疗法。作者认为古人治痘之法,多有所偏,特别是略于攻下、解毒、凉血、清火诸法,因而根据个人的经验体会写成此书。书中除讨论了一些具体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赤皰之别名,详该条。
气功学专著,唐·施肩吾撰。本书是唐代有影响的气功学名著,也是应用气功延缓衰老,防治老年病,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的重要文献资料。作者除继承发展了唐以前气功学成就之外,还有创新和补充,体现了唐代气功的特点。
治法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。又名收口法。即促进体表溃疡愈合的方法。痈疽溃后毒尽而肌肉不生,形成溃疡,多由气血虚衰或治疗失当所致。治宜健脾益气养血为主。溃疡面大者,以补益气血为主,并配合外用生肌散(膏)。
病证名。本症多因脾胃被水湿所侵,或过伤乳食,或外感风寒暑湿邪气,导致脾运化失常而致;也有因体质虚弱,突受惊恐,影响气机升降失调;或因多食瓜果生冷,过服寒凉之药,以致耗损元气,脏腑虚寒;或因病久脾虚,脾
证名。表里同病之一。见《万病回春·伤寒总论》。指营卫肌表和脏腑气血等俱见虚弱症象者。详虚证、表虚证、里虚证条。